角质层养护小常识
现代人总期望在天花乱坠的美白抗衰老上找到让皮肤变好的解码,这样想并没有错,只不过离开了基础保养的美白抗衰老可能是一纸空谈,因为所有的活性成分都要通过一个关键的皮层——角质层
角质层养护(1)一层不简单的皮 现代人总期望在天花乱坠的美白抗衰老上找到让皮肤变好的解码,这样想并没有错,只不过离开了基础保养的美白抗衰老可能是一纸空谈,因为所有的活性成分都要通过一个关键的皮层——角质层,才能被传导到表皮层的深处甚至真皮层,因而保养一定要从角质层开始,只有健康良好的角质层,才能让其它一切保养升华,无论是Clinique经典的3S还是Albion的先乳后水,其实都是传达了这样一个角质层养护优先的观点,没错,只有角质层水油平衡,厚薄合适的时候,后续保养效果才能最大化,虽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可能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开创的理念是正确的,后来的人可以深入的理解这种理念,用更灵活的产品与搭配达到更好的保养效果。 Stratum Corneum就是角质层,每个人的角质层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在细微的地方产生了结构差异,这样才有了厚皮与薄皮、角质形干与角质层油之分。表皮层细胞从基底膜开始Stratum Basale开始向上分裂,经过棘层Stratum Spinosum与透明层Stratum Granulosum,最后老化衰亡变成角质层Stratum Corneum,角质层是一些角化也就是硬化了的失去了基本生命力的细胞叠加组成,图中所示的红黄色相间部分就是角化细胞,红色的东西就是细胞间质,角质层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 厚皮与薄皮的区别在于,厚皮的人表皮层健康的人细胞向上生长分化较快,易到达角质层,而角质层细胞间质充盈结构紧密,角化细胞可以堆积的较厚,可以想像一下图上黄色的细胞再多两层排列,双向作用产生了厚皮,这类皮肤通常自我保湿能力较强,不易敏感发红,抵抗外界伤害较强;薄皮则相反,表皮层健康程度本身弱,角质层结构疏松,角化的细胞容易脱落,这种皮肤通常易干燥耐受性差。 对角质层分解一下,可以发现角质层的组成如下: 角蛋白细胞:Keratiocytes,图上角质层黄色部分就是角蛋白细胞,一般为10~20层角蛋白细胞,厚度为0.1~0.15mm,角质层含有65%角化蛋白,10%可溶性蛋白,10%可透析的物质,主要是氨基酸,7.9%脂质和5%细胞膜。 水:一般角质层含水包括固定结合水与动态结合水,固定结合水约点5%,动态结合水约点5%-15%,所以角质层平均连续时间段只要含水量不低于10%,就不会感到特别干燥。 NMF:由氨基酸40%、吡咯烷酮羧酸(PCA)12%、乳酸盐12%、尿素7%和糖2%组成,其它还包括柠檬酸盐(钠、钾、钙、镁)与葡糖胺等,NMF中的氨基酸组成是精氨酸、丝氨酸、鸟氨酸和瓜氨酸,它们是吸水保湿结构。 细胞间质:由50%的神经酰胺,15%的胆固醇,5%的胆固醇酯以及30%的游离脂肪酸(饱和与不饱和)组成,图上右边的小示意图表示的就是脂相细胞间质的组成。 皮脂:饱和游离脂肪酸14.3%,不饱和游离脂肪酸14%,甘油三酯32.5%,蜡质14%,胆固醇2%,角鲨烯5.5%,其它15%左右。 角质层的干与油是与细胞间质和皮脂腺相关的,干薄皮角质层结构疏松,细胞间质总量相对也就少些,再加上皮脂腺不发达,分泌的皮脂少,锁水能力差,油厚皮正好相反,但是油多了会容易堵塞毛孔,产生粉刺黑头等困扰,因而健康合理的角质层理论上应该是不干不油,厚薄适中,但是实际受大环境影响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完美,角质层养护可以改善但不可以改造。 健康的角质层对皮肤保养的其它层面是相当重要的,无论是美白保湿抗老防晒,接纳这些活性成分的第一个器官就是角质层,能不能起到更好的保养效果,角质层的吸收传导透皮与健康程度本身都是关键。 角质层养护(2)不伤害是最好的养护 角质层分解后,我们可以知道的事实: 1、水、氨基酸、脂质体等共同组成皮肤的保湿结构,补充与之相似与相融的成分可以模拟皮肤角质层的环境; 2、矿物油不属于皮肤天然的组成,所以它完全不亲和皮肤,根本不会被皮肤吸收,是很好的封闭剂,与皮肤天然的油脂结构不相融,也不会渗透; 3、角鲨烷与蜡质属于皮肤天然的组成,但是基本上不被皮肤吸收,同样是很好的封闭剂,它们比较亲肤,至少能与天然皮脂相溶; 4、乳酸盐、脂肪酸与氨基酸等构成了弱酸性的皮脂膜,pH值约5.5,皮肤会自动缓冲调节酸碱平衡,视接触碱性产品的pH值不同而不同; 5、根据角质层细胞以及皮肤细胞膜脂体体的共同特点,脂溶性成分比水溶性成分易于渗透,大分子可以通过毛囊、皮脂腺等被吸收,通过细胞间质吸收的东西很少; 6、补水与保湿是有区别的,补水要补水与水溶性的NMF组成,保湿是要构建脂相性封闭结构; 7、干性皮肤水油都少,油性皮肤油多水可能少也可能不少,薄皮角质层厚度一般低于0.1mm,角质层状况最好由仪器鉴定,不要自己臆想; 8、植物性油脂比较亲肤,动物性油脂因与皮肤的脂质体结构最相似,最为亲肤,合成酯等亲肤性最差; 9、厚度合适的角质层会有更好的天然保水能力,也具有更好的抵抗力; 10、天然健康合理的皮脂量是最好最高级的保湿剂,再高档的化工面霜不可能完全模拟这种结构; 11、透明质酸不在角质层保湿结构组成行列,它抹在脸上就是吸水保湿剂,卡在角质层缝隙里产生作用; 12、动态结合水需要无感蒸发,不然闷在皮肤上就像桑拿天,它同时会带走代谢产生的CO2,保湿不是越闷越好; 13、硅、合成酯、矿物油等基质虽然不亲肤,它们可以让其它亲肤成分更好的接触皮肤被吸收,只要产品配方合理就可以; 14、酸、碱和生物酵素都可以让角化蛋白分解,剥落角质层细胞; 15、角质层薄弱的皮肤要养护并增厚角质层,充盈细胞间质是同步的,摄入必要的脂肪酸有助于皮肤自身分泌脂相细胞间质成分,运动对此帮助极大。 摧残角质的那些事: 1、每天早晚用无论何种表面活性剂的产品洗两遍脸,全年不断,连续多年; 2、一周超过2次以上的磨砂膏或去角质清洁产品,全年不断,连续多年; 3、一周超过2次高频度使用8%以上AHA、1%以上BHA、0.1% Retin A调理皮肤; 4、洗脸水的温度超过35度或低于10度; 5、一周超过2次高频度使用深层清洁面膜; 6、过度补水补油或过度控油清脂; 7、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过于激列; 8、人为的抹太多层。 如果有上述情况中的三种,我就建议改改保养习惯,当然这世界上永远存在奇迹,比如可以找一个日本女人用了20年高发泡的皂基洁面的人来告诉我:看,她的脸什么问题也没有。我不想抬这种杠,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满足世界上所有人的观点,没有表面的问题不代表她的皮肤是最佳状态,如果减少摧残可以让层层叠叠水和乳液抹的更少一点,少接触一点化学的制成品,为什么不选择让皮肤保养变得更轻松高效。当然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焕肤,在国外焕肤理疗是需要专业医生指导的,大部分国外消费者也比较熟悉,有基本的操作常识,国内目前尚欠缺广泛专业的大环境,从Lancome、L'oreal、Neutrogena的Home Peel系列产品在中国退市想到,中国消费者对这种医学级的保养欠缺专业的知识积累与指导,在家里做焕肤不是很适宜的事,密集焕肤可做,视皮肤情况而定,只是阶段性的做,不算是对角质层太过份的伤害。 角质层养护(3)学会划分肤质 养护角质层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划分肤质,肤质是天生的东西,受基因与人种差异的影响,基因差异在先天上决定了每个人体不同,细胞的代谢速度不同,皮脂腺发达程度不同,亚洲人的角质层及上表皮结构有自己的特点,有一个新加坡的研究得出了大致的结论是:亚洲人(包括中国人、马来人、印度人)、白种人与黑种人的角质层大小上没有显著的差别,角质层的剥脱方面,黑种人稍大于亚洲人和白种人,其中亚洲人和白种人是相同的,表皮细胞失水(TEWL,每小时每平方米的失水量,反映角质层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测试与数理统计上不同人种间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上无显著性差异,性别组的配对研究显示亚洲人的皮脂分泌显著高于白种人,因而更易生粉刺暗疮,但整体上三个人种差异不大。 大部的中国人都是一般健康肤质,就是Normal或Normal/Combination,角质层的厚薄适宜,代谢正常,角质层有着良好的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的保湿结构,这类皮肤要注意保护与维持自己健康的状态,不要为了不必要的美而折腾,以免损伤了角质层的健康。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说身边某某不保养看上去皮肤也很好,是的,健康的角质层本身是最美的,自然的光泽,柔细的纹理,通透的肤色都不是保养品改善能达到的效果,维持年轻的“姿”本远比把青春的梦想寄托在原理不明或不确定的化学反应上要好,没有健康似也谈不上美。 中国人的一般健康肤质可以参考这个研究的结果中的亚洲人,在正常的温度湿度下,年轻健康的黄种人的皮肤应该是略偏油,保湿结构完整,角质层厚薄适中的。皮肤感觉干燥或出油有时候不是皮肤本身的问题,与天气大环境更有关系,比如北京,常年空气湿度在40%以下,这种情况下很多正常的角质层都会觉得有点干燥,觉得干燥并不表示自己就是干性皮肤;再比如广州香港,常年空气湿度在60%以上,就会觉得比较滋润了,皮肤出油与温度有关系,温度升高的夏天出油必然加剧,夏天湿热的时候皮肤则会更加油腻些,其实仍然是一般正常肤质,并非变成了油性皮肤,温度与湿度同时决定着皮肤的无感蒸发,传统的方法是根据洗完脸后多长时间是否觉得干燥是否恢复出油,这并[不科学],说个很简单的,生活在干燥北方的油性皮肤,冬天在暖气房里洗完脸无论如何都会觉得干燥一段时间,如果是用皂基洁面则会干的更久一些,这种干燥不表示皮脂腺因此降格或减少,因而不是洗完脸多长时间觉得干都是干性皮肤,干性皮肤的定义是皮脂腺欠发达,角质层保湿结构不完整。想知道自己皮肤究竟如何,最好是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天气找一个专门的仪器测试一下,看下角质层的排列是否紧密,皮脂腺的发达程度、角质层的厚薄等,是干、是油、是厚、是薄最好不要自己随意定性,科学的分析与仪器辅助观察很有必要。 学会划分肤质对角质层保养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让保养少花钱多办事,得到更好的保养效果,不会把自己的脸变成盲目的测试工具,知道天气温度变化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保养方案,不必盲目跟风囤货,一般健康肤质、偏干或偏油都是问题不大,这类皮肤的角质层养护就是做到合理清洁与合理保湿,问题比较多的是干性/极干性皮肤或油性/极油性/暗疮性皮肤,还有一类是敏感性肤质,这些需要做点调理工作。 角质层养护(4)自然的力量 随着保养讨论的越来越深入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站错了队,被传统的肤质划分论所误导,传统的肤质划分多以洁面后多少分钟出油或发干来做为基础认知,这是个脱离实际环境的想法甚至于有点Bad Joke,因为影响皮肤干燥有几个因素,一是自身皮脂腺的发达程度,每平方厘米有多少皮脂腺决定了多久能快速分泌皮脂,二是自然环境中的温度与湿度,高温高湿情况下,皮肤更容易分泌油也更少觉得干燥,也就是说用同一种清洁产品,干性皮肤如果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洗完脸可能与油性皮肤在低温干燥环境下洗完脸的结果差不多。几年前我关注过这方面对皮肤的影响,但后来我缺乏确切大量的实际经验与第三方体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在过去的几年中,我让自己的皮肤在多种环境温湿度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大多数的时候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能很容易地把自己的皮肤调整为干燥甚至脱皮,也能很容易让它油腻长痘,也能很容易的变回正常,其实就是稍微改变一下身处的环境。 皮肤的水油自主变化主要受温度、湿度、气压与风速等相关因素调节,这些外因决定皮肤水份蒸发量,其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让皮肤产生相应变化,如果研究保养不从化学或医学实验室里走出来,那保养者永远都不知道从自身身处环境学的角度来说调整自己的保养方案,去适应自然的万变,在小小的保养品甚至于在智能的生命面前大自然永远是可怕的主宰。皮肤感觉舒适的时候它自身的水油平衡状态是极好的,从与环境工程专业人士讨论中可以知道皮肤最稳定与舒适环境大约是温度25-28度,相对湿度50%-60%这样一个动态的区间,1个标准大气压与0.2m-0.3m/s的风速,这时候皮肤处于最佳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再去测试自己的皮肤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肤质,这种理想环境之外的时候皮肤表现出来的油或干多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些表相,绝不宜以固定的洁面后几分钟来判定,如果洁面产品用量多了很容易让油皮洗出长时间的干燥感,换个环境的说,混合皮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出油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谁能保证周围的环境永远是一个最合理最合适的状态呢? 干性肌肤是最受环境困扰的,保湿产品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性皮肤的皮脂腺欠发达这个客观事实,那么保湿霜真能长效锁住了水份吗?离开了皮肤这个动态器官后它们都会失水自己先变干了,无论天价保湿霜还是凡士林我都做了实验,分别取一点均匀涂在一个薄膜表面,放在最低温度17度左右相对湿度低于30%的无风环境中(北方冬天的室内环境),没有一个能撑住8小时自己就先干掉了,含透明质酸的产品放在25度以上相对湿度70%的静置环境(南方春天的室内环境)中表现如何?我的实验表明还是会干掉,就算不干也没有吸收自身500倍的水份出现,透明质酸在静置的时候只能吸收附近的水份,而不能远距离吸收空气中所有的水份,当循环蒸发量大于它循环吸收速度的时候透明质酸就不那么神奇了,到哪里找一个温度相宜,相对湿度更饱和且动态循环很好的生活环境呢? 事实上这些就是保养品的真相,保湿霜产生好的保湿效果是结合皮肤自己有一定的水份无感蒸发与一定的油份循环产生的活着的角质层上,过度依重于保湿霜倒不如想法子能让皮肤自己分泌皮脂,养护角质层产生更好肌肤自身锁水能力,这样通过皮肤自身调节分泌增强保湿霜而不是完全依重于它,情况好的时候甚至可以减低保湿霜的用量。 到底如何判断皮肤是干是油呢?应该找机器在皮肤稳定的状态下,温湿度较适宜的天气来测定,观察皮脂腺的发达程度,角质层细胞是否紧密,角质层的是否达到一定的厚度,一般来说油皮皮脂腺发达,密集的地方每平方厘米多达400~900个皮脂腺,角质层细胞紧密,角质层较厚,而干性皮肤皮脂腺欠发达,每平方厘米可能低于100个,角质层细胞间较松,角质层偏薄,界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皮肤、中性偏干或中性偏油,这样才是科学判断自己肤质的依据。皮脂腺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会降格的,一般女性35岁之后会明显降格,男性则会晚很多年,这种情况的发生也与身体自身的衰老和环境变化有关,并不是绝对精准的规律,对于保养来说,每隔几年做一次肤质鉴定是有必要的。 角质层养护(5)大同小不同 分清了肤质,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对角质层做合理的养护。 从各种肤质评估角质的健康程度来说: 1.油性极油性暗疮性皮肤的健康程度极好,但是角质层容易堆积,宜适当做些去角质护理,减少暗疮的产生; 2.混合偏油、中性皮肤角质层是非常健康的,这类皮肤要注意维持自身的健康就可以,不要过度养厚,也不要过度加速代谢; 3.混合偏干的皮肤可以靠角质层养护来达到强化自身保湿结构更完整的效果,这种皮肤可以适当做做去角质护理,因为加速角质层的代谢可以增强细胞从基底层向角质层的过度; 4.干性极干性皮肤要养护角质层,因为这类皮肤皮脂腺欠发达,如果角质层再弱的话,只会加剧皮肤的失水,导致干燥损伤与干燥老化,但是这并不表示干性极干性皮肤不能去角质,去除老废角质是可以的,只是注意频度和产品的选择; 5.敏感性皮肤要养护角质层,干皮、油皮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敏感性皮肤,干性敏感不仅与体质有关系,通常还与角质层薄弱有关,油性则与先天的免疫力等综合有关,角质层代谢或有不正常,无论哪一类都可以通过长期合理的角质层养护也改善敏感,减少过敏、红血丝、痛痒、脱皮等症状产生,让皮肤更多的时候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角质层的平均厚度是0.1mm,由10多层角化的细胞组成,它由基底层干细胞分化而来,干细胞不断向上分化,经历28天,最终角化脱落掉,一般男性的健康角质层较女性会更厚一点,约0.12mm,大层面上,所有肤质的皮肤代谢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律。想像起来10多层角质细胞应该是很厚的,其实不然,角化的细胞已经失去了生命力,它们用残留的躯壳形成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对抗自然的屏障,因为没有生命力,它们无法对外界环境做出智能的应变,而做为维持整个生命健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善待它,不仅是为了美。化妆品公司和一些美妆节目、杂志总是强调要去角质,但是这个要分肤质来考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靠去角质来展现所谓“提亮”、“变白”、“变通透”等,只有严重的暗疮皮肤和明显光老化的皮肤,我才推荐适当的做去角质,而要去的角质也是最外层的老废角质。 老废角质一般是指角质层最外两层的细胞,它们已经衰亡很久了,适当剥落有利于里层健康新生的细胞得到滋养,维持更好的屏障功效和健康活力,最外两层的细胞其实在我们每天的清洁中都会脱落,因为手掌和洁面产品在脸上的磨擦会很容易把最外层的角质细胞带脱落,只是不像磨砂那样大面积平均的剥落,所以感觉不到像做了磨砂后皮肤那样光滑,这就是正常自然的代谢,混合偏油与中性皮肤坚持这样每天让角质层自己稳定代谢就可以,因季节改变、生活环境变化等偶尔做做去角质工作是可以,不建议形成规律性的去角质保养。其它肤质也同样,每天洗脸都会带走最外层的角质细胞,以每天两次清洁来计算,基本上都能保持一定的老废角质代谢能力,这样也就产生了问题,对于健康的皮肤来说这种代谢力不会产生太多负面问题,但是对于敏感性皮肤、干性皮肤来说,[不合理的清洁]正是导致皮肤问题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角质层养护(6)洁面不仅是表活 角质层养护的第一步就是[合理清洁],每一种肤质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应该有不同的清洁产品,或者有不同的清洁搭配,因为洁面过程不仅会带走角化细胞,还会破坏水脂膜,会带走细胞间质,这些都是衡量角质层健康和构成角质层稳定的必要组成,不合理的清洁,就是对角质层最大的破坏,我一直强调,如果说[外因老化]90%是因为紫外线,因为UVA,那么其它的10%中有5%因为环境不佳如干燥、高温高湿、环境污染、二手烟等,5%问题出在错误的保养上,从产品的选择、搭配到用法用量等,洁面不当是错误保养其中之一,或者说是第一步就错了。 产品的选择要理性 我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给我推荐一个洁面吧,要氨基酸表活的”。氨基酸表活的洁面就一定是好的?一定适合所有肤质么?这是几年前唯成分论留下来的祸端,唯成分论只说明了氨基酸表活这种表面活性剂本身亲水性好,不会产生SLS、ALS等离子表活的刺激性,但并不代表所有以氨基酸表活为表面活性剂配方的洁面产品也是好的,因为洁面是一个很多原料的混合物,表活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罢了,洁面一定要参考成分表全配方,可是成分表也不能代表一个产品的全部,它不能说明原料的品质和加工的工艺,包括配方助剂的选择、pH值、乳化工艺稳定性、生产时的菌控等方方面面,所以成分仅是个参考,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也相对可靠些,至于何种生产企业算正规?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只能见仁见智了。 无论何种清洁产品,它们都有合适的人群,比如Cetaphil洁面,中性肤质可以使用,偏油的也行,虽然使用的是Sodium Lauryl Sulfate表活,理论上是刺激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是它使用了更多的亲水性多元醇为基质,整体配方上无人工香料、色素,没有特别的活性成分添加如高浓度甘醇酸等,配方极简单,而且发泡性低,说明唯一的表面活性剂含量并不高,表活浓度不高产生离子表活的刺激性就会降低,配方简单,没有更多刺激性成分,不会加大刺激的叠加,所以这样的产品无论从皮肤医学还是从精细化工角度来说都不算是刺激性产品。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皮肤产生的危害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这个时间要多长,我个人认为至少要连续3-5年每天早晚使用才会累积到一定的伤害,如果只是用一瓶Cetaphil洁面或用一段时间、一个季节,这种伤害也不至于累积,我想大多数保养皮肤的人不会只有一个洁面用一年,会有新产品轮换着使用,会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洁面,所以理论上那些[离子表活伤害的积累]在现实生活中不太能够成立,当然Cetaphil洁面肯定不是一个绝对好的选择,毕竟这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应该被淘汰的,包括应用在洗发水里。 这些道理同样适用于皂基等有争议的产品,对于油性、暗疮性皮肤,在夏天特别是桑拿天,间断的使用皂基我并不反对,若要说皂基伤害细胞间质与角蛋白的理论,那也是客观的,只是道理同上,如果仅是在短时间如三个月的夏天使用一个皂基洁面产品,对于油性暗疮性皮肤这种出油速度快,角质代谢快的皮肤来说不用太担心,被洗掉的细胞间质与角蛋白很快就平衡回来,而皂基能适度清除多余的油脂,对油性、暗疮皮肤来说反而不是坏事。皂基产品的选择可以更讲究一些,比如说带亲水性保湿配方的皂基,pH值8-9之间的,不要选择pH值超过9的强皂基产品等。油性、暗疮性皮肤我也建议温和适度的清洁。如果夏天的早晨,起床后感觉皮肤太油了,使用和体温接近的温水洗脸就可以,温水可以洗去多余的皮脂,不要用洁面产品减少对水脂膜的破坏,早晨起床时,脸没有想像中的那样脏,如果想用洁面产品也建议早间产品温和一些,晚间应该彻底清洁一次,特别是大油田,那么皂基洗了后可能会更舒服一些,如果能接受其它更温和配方的产品当然更好,比如某些葡萄糖基表活、甜菜碱类表活配方的洁面产品,若不是夏天,其它季节,早晨视皮肤的油腻程度,使用温水或室温的清水清洁,这点对于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区的油皮比较适合,生活在南方特别是两广海南这种地区,可能还是温水比较适宜。 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我不建议使用含有大量表活的发泡性很强的产品,偶尔使用一次两次也无妨,作为常年清洁我是不建议的。无论是葡萄糖基表活、氨基酸表活、两性表活等所有被认为温和表活配方的产品。氨基酸表活产品中高发泡高清洁力配方的产品大有存在,很多干性敏感性皮肤洗了后并不觉得舒适,然后来问我:“不是说氨基酸洁面洗了后脸不干么?”……但凡清洁都是一个破坏皮肤自身保湿结构的事,氨基酸洁面洗脸后不干这是[相对]的,它同样也会破坏保湿结构,只不过对中性皮肤、混合性皮肤和油性皮肤这类保湿结构强壮一些的皮肤来说,它干燥的程度小点,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本身保湿结构就差,不能相当然的认为[这个加剧破坏保湿结构的行为]反而能让脸洗了后不干。我建议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早晨起来只用清水冲淋,一年四季最好都能减少皮肤接触表活性剂产品,晚间使用一次洁面,最好是低泡或无泡洁面,这类洁面含表面活性剂更少,多是利用脂相性成分和乳化剂,带走白天保养品的残留和皮肤表层的污垢,和油皮不同,干性皮肤、敏感性皮肤没有所谓的深层清洁毛孔油垢、彻底清洁皮层之需求,何苦非要买一堆发泡剂来深度折磨自己本已经脆弱的角质层。 很多人觉得日本的产品似乎更适合中国人的皮肤,我反对这个观点,从化工原料堆成的产品本身并没有人种国界之分,不外乎就是基质、助剂、活性成分等,日本有很多出色的美白保湿产品,但是日本的洁面我认为要谨慎选择,无论是顶级的柜台货到开架的便宜货,高碱性皂基高发泡的居多,这可能与日本的保养哲学中咬牙切齿的[一定要把脸洗干净]这种理论有关,年轻时皮肤油腻或可扛得住这种非理性的“干净”,当皮肤衰老的时候或皮肤干燥敏感时,这种干净只会加速问题的产生,说“干净”就得先想想脸又能有多脏呢?就算是化了浓妆的,也会有卸妆这个过程带走绝大部分残留,其它的灰尘污垢等肮脏感更多是传媒用文字强加给消费的一个意识,脏肯定是有一点,远不至于像文字描述的那样可怕。日本也有很多温和的,适合皮肤长期使用的清洁产品,产品多元化选择性很强,不可因此偏颇的认为只要是日本产的,都适合中国人,洁面是其中之一。 角质层养护(7)洁面的科学与艺术 我也常常问身边的人,你用什么洗脸?答案多是洗面奶、洁肤水、磨砂膏……还有没有了?大部分人反而奇怪的问我,还有什么?当然有,还有双手与水啊!这算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么?或许吧,想真正科学的保养是有点复杂,不妨在想的时候让自己轻松一下。 洁面可能是很多人最不关心的,我知道大部分的人会把花钱的重点放在精华、眼霜、面霜与高机能化妆水上面,尤其是精华,听这翻译就让人觉得功效非凡,这是国人对保养最直接最有中国特色的诠释,我不反对这个观点,但是我想大部分人没有想到,如果基础保养没有做好,抹再多的精华可能只达到一半的效果。 很多年前我在研究Albion的渗透乳与Clinique的3S时,反复的想它们的设计思路是好的,可是能不能再简化一点或更容易实现一点呢?为什么说设计思路是好的?因为它们都考虑到了只有角质层细胞的柔软饱满、细胞间质充盈的状态下,皮肤才有更好的吸收能力,所以渗透乳要用在健康水之前,所以黄油要用在其它精华面霜前,这两个产品设计功效是补水补油,为什么洁面后要补水补油?因为Albion与Clinique的洁面部分设计都是皂类,这类洁面洗完后虽然皮肤觉得干净(倩碧还有四个清理皮层去除老废角质的“二锅头”水),但是太强的清洁力同时洗掉了很多脂质体细胞间质,破坏了角蛋白,角质层的吸收能力其实会变差,于是它们都设计了一个乳液去模拟修补皮肤水油平衡的状态,当渗透乳或黄油让角质层细胞恢复了盈润与饱满,后续的保养品才能被更好的吸收。这样是科学的么?在几十年前能做到这样是非常科学,今天看来仍然是合理的,科学可以证明脂溶性的活性成分比水溶性的活性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吸收,化学分子讲究相似相溶,细胞膜是一个脂结构膜,它更容易让脂溶性成分通过,并且经由角质层传导进入基底层,最终进入真皮层。补水补油,可以让角质层细胞或者说上表皮细胞更具有活性,脂结构膜更完整,pH值平衡,所以吸收传导活性成分会更高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乳与黄油从生化学更发达的今天来看都已经不是那么完美了,毕竟它们都以矿物油为基质的,这种油是不与人体皮肤亲和,几乎不被吸收,其它的脂相成分亲水性构成也嫌单薄,可是在半个世纪以前能想到为角质层补水补油促进吸,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如果不把角质层洗得太干涩,是不是就不要借助外来的东西补水补油了?理论上是这样,这正是我说的简化,可是无论使用何种清洁产品都或多或少会破坏,有没有办法让这种破坏变得更小一些,减少对皮肤自身水油的破坏,也就意味着不再需要借用一个人工的产品来补水补油,至少能减少对外来模拟替代的依赖。我认为一是选择正确的产品,二是产品的正确使用,三是搞清楚产品之外,双手与水的配合。 选择正确的产品当然是要看配方看产品剂型,我个人比较推崇配方简单的摩丝洁面就是这样原因,是哪种表活的摩丝根据肤质、天气、环境自由选取,洁面摩丝最大的优点是能均匀的发泡,我们用来洁面是中间介质正是泡沫,泡沫的厚度与均度决定清洁的效果的好坏,无论膏状洁面、粉状洁面、啫哩状洁面,使用说明上一定要用双手打出泡沫再清洁,所以“泡沫”才是关键字,如果有条件的话使用发泡球打泡当然更好。打出的泡沫能在双手与皮肤间形成一个厚度缓冲,正是泡沫带走皮肤的污垢。无泡洁面与低泡洁面不需要打泡,乳液状的质地本身也能在双手与皮肤间形成一个厚度缓冲,不至于双手直接摩擦角质层,双手的直接刮擦或是会带走更多细胞间质的。 清洁的手法要注意,洁面并不都是打圈清洁,特别是敏感皮肤与干性皮肤,打圈只会洗掉更多的皮脂,对于油性皮肤可以在重点部位打圈清洁,但要避开眼周;对于敏感性皮肤和干性皮肤,我认为拍打清洁就可以,利用泡沫形成的缓冲厚度,双手轻轻垂直于皮肤面拍打,同样能让泡沫产生清洁功效,而且不会过度清洁。使用无泡洁面或低泡洁面的则不用拍打,因为这类洁面易流动,没有泡沫洁面那样容易定位,无泡洁面或低泡洁面可以手掌轻轻从中间向两边从上到下移动清洁,不要在脸上来回无规律的杂乱搓揉,切记脸皮不是盘子,不需要洗到它会唱歌。 冲淋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捧起一把水,双手用力在脸上来回抹擦,如果仔细看洁面产品的电视广告,会发现模特都是捧起水向脸上泼撒冲淋的,这才是正确的冲掉泡沫的方式,可是一般人在家里没有办法那样动作豪放,不仅泼的浑身是水,可能还弄得房间里到处都是。冲淋动作是用流动的水轻轻带走脸上的泡沫,可以用双手捧起水,轻轻拍打带走泡沫或洁面残留,不要胡乱揉搓,也可以晚间洗澡的时候利用喷淋直接冲淋干净,尽量不要用手去“划拉”,脸没有想像中那样脏,同样泡沫也没有想像中那样不好冲洗,水淋淋就OK了,无泡洁面冲淋后多少会有点残留感,这是正常的。 洗脸水的水温一定要控制好,无论何种油腻的皮肤都不要常年用40度以上的温水清洁,适当留点油,这是天然抗衰老的资本。 角质层养护(8)于变中求不变 说了一堆理论,落实到实际中真正能明白的人并不多,能明白并自由驾驭的人更不多,这也是保养功课里一个必经的过程,如果我不是长了10多年的暗疮,如果我不是天南海北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保养给皮肤带来的变化,我也不会明白适时而变是多么重要。人法自然,人顺四时,如何顺应自然的变化,季节的特点来保养是很不容易的,现在的保养品厂商只会一味的宣贯春夏要美白防晒除毛孔,秋冬要补水保湿抗衰老,大体上一本美妆杂志从头到尾看一年,第二年就什么杂志也不必再买了,当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有什么新产品上市,或是某些皇家贵族泊来品又涨价多少卖给我国人民。 角质层养护是个常年的工作,是一切保养的基础,但切忌不要把它变成强迫症,要掌握灵活的度。当季节变化、生活环境的地理位置变化之后,养护方案也是应该随需应变的,十年如一日只使用一个清洁产品,一种清洁方式难道不好么?好,说明这样的消费者追求比较简单,但是不变并不是科学的。我有个朴素的世界观:宇宙生于自然,自然生于规律。浩渺的宇宙是瞬息万变的,而变是适者生存最基本的原则,“变”是宇宙存在的规律,身在宇宙中的人类要懂得利用并遵循这个规律,适当的改变是有必要的,我身边的朋友问我,夏天可以不美白么?夏天可以不保养毛孔么?当然可以,谁说美白一定要在夏天,谁说夏天是最适合保养毛孔的季节?我反倒认为北半球夏季地球物候的大环境并不完合适合这些保养工作。回过头来说角质层养护,这个原则不因四季更迭而改变,产品选择与使用灵活性上要学会求变。 对于干性、混合偏干的皮肤来说,我确实主张一年四季每天早晨都用清水清洁,如果不幸某天睡在煤井里,第二天早上起来满脸煤黑难道还不用洗面奶洗个脸?显然这种情况下是要改改固有的原则,这就是灵活性,油皮更是如此,秋冬的时候,皮脂分泌量减少可以用清水清洁,春夏的时候皮脂分泌激增,早晨适当的清洁也未偿不可,如果实在有保养强迫症,可以一周中间隔天清洁,只清洁三个早晨,周日再做个肌断食,整体上仍然做到了角质养护大于清洁损伤。 产品的形式也是要变得,很多人认为我只用洁面摩丝,其实并不是,我一般同时会拥有至少两个摩丝,两个无泡洁面,一个皂基洁面,两个磨砂膏,多数是晚间使用,丰富多元的产品形态在季节交替,天气变化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合理的选择,比如前几天桑拿天的时候,每天晚上我都是使用皂基洁面,因为皮肤实在是太油了,这几天天气不那么闷热,虽然皮肤也很油,但是比较温和的洁面摩丝就能洗净。我的无泡洁面使用灵活度很高,有时候我会将无泡洁面和少许皂基洁面或发泡性好的产品混合一下,它会兑出一种低泡效果,或者是无泡洁面和磨砂膏混合一下,减少磨砂膏太强的清洁力与对角质细胞的刮擦,同时也达到去除老废角质的效果,秋天来的时候,我会慢慢过度到无泡洁面、低泡洁面、摩丝洁面交替平均的使用,冬天我不使用皂基,春天则以洁面摩丝和低泡清洁为主。我全年的清洁产品都在变,也从不囤货,每年都用无数新品,而我的角质层年复一年保持健康强壮,过敏、刺激、不稳定、红血丝……对我来说都是外星词。 角质层养护(9)二次清洁 对于有了很多保养经验的人来说,洗脸最大的纠结点不在于产品的选择,也不在于表面活性剂和产品形式,而是卸妆 + 清洁变成了新的困惑,自从有了[防晒卸妆论]与[二次清洁论]之后,如果做二次清洁怕洗伤了角质层,如果不做二次清洁又怕残留些什么,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去看待呢?我想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皮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敏感不脆弱的皮肤如果一天只是晚上卸妆 + 清洁一次,那不用担心什么[过度]的问题,只不过在产品上做些调整搭配,如果敏感脆弱的皮肤就算不洗脸那也不是万全的办法,洗脸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个人卫生习惯,街边的乞丐倒是不洗脸,不破坏水脂膜和角持层,谁想变那样的形象呢?寄希望于保养品从根本上改变敏感脆弱是做不到的,想改变敏感不如下定决心[合理饮食、多做运动]去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减少敏感,增加皮肤自己的滋润,这才是根本。 如果画了彩妆那是一定要卸的,我不是很建议敏感皮肤和干性皮肤画太厚重太防水的彩妆品,因为这样就必须卸妆,然后做二次清洁,如果画淡妆可能只需要洗一次就能洗干净,我对彩妆并不精通,对此没有更好的建议。 至于防晒要不要卸,不卸会有什么残留?这个没有办法抽象成统一的理论作答。一个防晒一个配方,[理论上]无论什么防晒都必须有一定的附着力才能保证防晒剂长时间贴附在皮肤上,必须有一定的防水、抗汗能力,防止防晒产品本身的乳化体系不被破坏,必须有一定的成膜性才能防止防晒剂透皮渗入,让防晒剂累积到一定的厚度,从这些角度来说卸除是[建议]的而非必须,附着力、防水防汗能力、成膜性因各个产品不同而不同。生活在城市里的上下班一族没有必要选择高防水强抗汗的防晒产品,这类产品是需要卸妆 + 清洁的,Office一族真正[连续面对阳光]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如果去海边、沙漠等特殊环境并且[连续置身于阳光]下,我才建议选择高防水、强抗汗的产品。就现在市面上的一些产品来说,欧洲与美国产的乳状霜状防晒产品或日霜产品多不需要额外卸妆,有些温水冲淋就可以洗净,日本产的“涂改液”状防晒产品防水性稍强,但是无论哪里产的但凡强调专门为海边和户外运动设计的防晒霜,是一定具有防水抗汗强粘附性的,需要卸妆 + 清洁。下手防晒之前,不仅要参考PA、SPF、PPD、IPD值,还要弄清楚防晒产品的环境设计用途,以免给皮肤带来额外的负担与清洁的麻烦。 从[理论上]说工业制成的卸妆油或卸妆乳,无论以什么油为基质的,都是油脂类占很大比例,乳化剂占一小部分比例,油脂把脂溶性的东西瓦解带溶解,乳化剂遇水再把这些脂相性基团与水结合带走,这样说逻辑上合理,可是因为卸妆油与卸妆乳欠缺了亲水性表面活性剂,乳化不足以能将脂溶性的部分完全带走,这才有了二次清洁一说。乳化冲淋能多带走多少?残留多少?这个没有任何机构与个人做长期的跟踪研究,我想也没有皮肤学专家或精细化工专家应该把时间花在研究这种[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怕残留再洗一遍,就是这么简单。每个人的卸妆产品用量不同,用法不同,手法不同,要是每个人都追求恰到好处的干净,岂不是每个人都要配一个专家盯着,再配台机器每天监测皮肤洁净度,如果是这样我看不仅保养不出来好结果,先把自己累死过去。再来说残留,不二次清洁会留下什么?答案是不知道或不确定,我想还是没有皮肤学专家或精化专家会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这上面,纠于与此仍然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残留的可能性太多太多了,最终答案还是怕不干净就再洗一遍。 至于卸妆产品,油的清洁力最强,乳其次,啫哩再次,水最弱,如果使用的防晒产品[不非常]防水,发泡性较好的洁面就可以,甚至温水冲淋就可以清洁掉,不需要额外卸妆;如果有使用了防水力很强的防晒,则应该自己试着去找各适的卸妆产品,是油是乳还是水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喜欢画妆的那更需要自己找到合适的搭配了,这些不可理论分析,不必深究成分配方,也不能想当然,纯植物油卸妆产品好过矿物油与合成酯这只是理论,理由和SLS或皂基一样,偶尔用一瓶是不会造成多么可怕的伤害的,如果某矿物油产品卸净自己使用的某产品效果比某植物油产品更好时,那么它就是最佳选择,不因它使用的油而否定,保养的一大忌讳是[用脸皮去硬贴理论],种种情况都有可能,还有产品成本的选择问题,不必要完全跟着理论去统一标准。 干净从来就没有准则可言,各人按各人的理解与感觉就可以,无法用语言数据图表量化出什么样的皮就是干净而又无损伤的皮,二次清洁只是理论上保证干净的一个合理方案,洗多一遍肯定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洗损伤,能不必二次清洁的情况下就避免二次清洁,如果必须二次清洁,就要选择自己皮肤合适承受的产品。如果患有清洁强迫症,不清洁不放心,这是自己心理有个坎过不去,怕伤了这个皮层伤了那个结构,就选一个清洁力温和一点的低泡的或无泡的产品,清洁的手法放轻点,时间短一点,冲淋快速就可以了,也不必硬找一个理论来扭转自己的心理倾向,这是很残忍的事,想清洁就清洁,只不过如此,洗损伤了趁年轻再修补,很多人不都说保养贵在折腾么~~~~。 角质层养护(10)去角质的矛盾 到底要不要去角质???这……是个问题。也是我回答起来比较头痛的问题。说到让角质层变厚一点,在皮肤医学上有一个必须承认的方法就是经常磨擦摩擦,经常去除一点老废角质,因为皮肤是个动态器官,角质层代谢的快,上表皮的细胞就会移动的更快,更新的更快,角质层细胞生成的也就更快。可是科学有时候就只是理论,我认识的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办法通过去角质达到改善角质层,不是过敏就是红血丝,还有甚者被磨砂磨破了皮的,消者费很难做到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仍然说服自己“我再磨磨就会变强壮”,而是否真的再磨磨就变强壮?理论是不能给出100%肯定的答案,磨多久才会让脆弱的皮肤自己调整适应去角质造成的细微伤害这个无法量化和预测,加之外界环境的变化,女性还有生理周期对皮肤的影响等,种种变数的存在让理论变为现实有点困难。 对于不敏感的油性、极油性、暗疮性皮肤来说去角质是建议的,而且建议定期有规律的做去角质,减少角质堆积引发的暗疮或粉刺,可以每周一次,极油性与严重的暗疮性皮肤可以每周两次,但是无论何种情况切勿每天都做去角质;对于不敏感的混合性皮肤、干性皮肤可以低频度的做去角质工作,比如做面膜之前或其它密集性护肤之前,适当去角质确实可以帮助后续保养的吸收,需要知道的一点是适当去角质并不会让干性皮肤变得更干,新生的角质细胞反而能更好的帮助完善保湿结构,只是干性皮肤不必象油性皮肤那样频繁,如春夏季可以10天做一次,秋冬季半个月做一次;极干性皮肤和敏感性皮肤不建议做规律性的去角质工作,这其中油性敏感性皮肤比较困扰,一方面老废角质容易规程,另一方面去角质又容易引发肌肤屏障功能变弱,这种情况要各人具体对待。 现在各种去角质产品非常多,各有优缺点。最常用的是磨砂膏,它利用物理摩擦的方式带走老废角质,优点是方便,男性消费者偏爱此类产品,磨完脸比较“爽”,我个人并不主张男性这样强力的磨皮,男人的皮也是角质细胞组成的,并不是钢板,很多专门为男性设计的磨砂膏不仅基质使用可怕的高碱性皂基,还添加大颗粒磨砂,一味迎合消费者不知道养护角质层的需求,实在是很悲摧的事。磨砂膏的缺点是摩擦感较强,大颗粒不能平均的去除老废角质,且容易造成细微刮伤,品质较好的磨砂颗粒可以使用天然磨圆坚果壳、大米碎粒等,研磨的更细密一些,专业焕肤上使用极细密的氧化铝颗粒,这种去除角质效果会更好一些,天然的盐粒与糖粒也是很好的去角质工具,我试过在无泡洁面中添加大颗粒红糖做去角质,效果很不错。 另一种是利用酸或碱的化学反应方式剥落角质,角蛋白细胞遇较强的酸会凝固,遇较强的碱会溶解,所以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达到去除老废角质的功效,如常用的甘醇酸、柠檬酸、乳酸、水杨酸等,碱性配方的产品不多见而已,酸类的优点是去除老废角质比较平均,乳酸是这其中较为温和的,甘醇酸则较为刺激,酸类容易引发刺激与敏感,酸配方产品中以水杨酸较为优秀,它是一种低浓度高效率的脂溶性酸,可以深入毛孔清除多余皮脂,一般1-2%左右的浓度就比较理想了,而甘醇酸等至少要用到5%才有比较好的效果,另一点低浓度水杨酸只作用在角质层,不会产生透皮刺激,但是酸类有个缺点就是需要在脸上至少停留两分钟才能跟角蛋白细胞发生反应,所以这类产品使用起来想达到好的效果有点小麻烦,最好的产品形态是酸性洁肤棉片,可以在使用时保证连续使用的时长,而普通磨砂洁面通常1分钟就被洗掉。 酵素或生物活性酶去角质是比较有前途的一类的活性成分,比如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Keratoline溶角蛋白酶等,宠爱之名的亮白去角质凝胶、YSL去角质凝露就是这类产品,让它在脸上停留一分钟左右,再搓掉可以搓下来很多泥屑似的东西,然后皮肤摸上去非常光滑,这就是生物活性酶去角质的效果,理论上它是较温和一种去角质方法,没有酸碱的直接刺激性,也没有磨砂颗粒的摩擦损伤,去角质效果也相当均匀。 现在很多去角质产品会将磨砂颗粒与水杨酸、甘醇酸等做成混合配方,提高了去角质的效率,对于不敏感的油性、暗疮性皮肤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机械去角质也渐渐成为主流,如Clarisonic用旋转的毛刷刷头刮走老废角质、Neutrogena Wave用机械震动加洁面棉片等,除了花钱买新鲜之外,比起磨砂膏并无效果上的惊艳。有机或天然配方的去角质产品会添加精油,如Jojoba油,橄榄油,太阳花籽油等,这对安抚去角质后的干燥与微创伤有好处,如果使用去角质产品觉得太干,不妨自己在去角质产品中添加几滴此类基础油,以减少干燥与不适,有些专门为暗疮性皮肤设计的角质产品会添加收敛性精油或花水、如茶树油、薰衣草精油、薰衣草花水等,我是比较反对的,去角质本身对角质层产生一些伤害了,添加收敛性刺激性大的精油对只会增加皮肤产生一些炎性变化的风险,这类活性成分复杂精油对皮肤的副作用和潜在毒性尚不完全明确,没有提纯的精油含有不少细胞毒性的醛类与酚类,不可迷信天然活性添加对皮肤都是有好处的。 极干性与敏感性皮肤如果想适当做做去角质应该怎么办?用化妆水浸透化妆棉轻拍皮肤,直到皮肤最外层的角质细胞被化妆水浸软,然后用化妆棉轻轻擦拭,化妆水最好选对无人工香料无酒精无色素无酸类添加的,如果使用温泉水行不?显然可以。这种方式要有点耐心,化妆水浸软角质层并达到能被化妆棉擦去,最好也等3分钟。这种去角质方式对于油性敏感性皮肤可能有点不够力清洁毛孔,那么试试把化妆水换成40度左右的温水,利用温度打开毛孔,溶解多余的皮脂,软化角质细胞,这样避开水杨酸等成分,又达到清洁皮层的目的,代价是时间可能会更久一些,敏感皮嘛只能多忍耐一点了。 角质层养护(11)调理薄弱角质层 通常清洁后会使用化妆水来调理,尤其是专柜产品与主流媒体都对大众宣贯这样一个思路,对于普通皮肤来说这[可能]算是合理,对于角质层薄弱的皮肤来说我觉得单纯靠化妆水调理是不够的,应该换个思路,配合使用些改善皮肤屏障功效的东西,目前市面上的化妆水很难做到这点,改善皮肤屏障的产品可以和化妆水配合着一起用。 干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 对于干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来说,保护角质层自身的保湿结构,除了不要过度清洁,洗掉皮肤自己的保湿本钱,还应该使用外来的保湿产品去弥补,清洁后的干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应该填充NMF与脂质体细胞间质,借助外来的东西改善角质层的屏障能力。从前面对角质层的分解可以看到干性皮肤缺水缺油,缺少完善的保湿结构与足够的皮脂类,以目前的保养品科技,没有任何一个产品能把这[所有与皮肤组成相似的东西]按比例完全模拟,消费者只能补充一些必要的东西——水、氨基酸、吡咯烷酮羧酸、神经酰胺、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等,水相与酯相的都有一些,是先酯后水还是先水后酯还是水酯合并在一起我个人认为不需要严格界定,无论从分子大小还是从皮肤接纳这些东西自动归类放置的情况来看谁先谁后都一样,比如说水与氨基酸会自动渗入角质细胞中,神经酰胺则进不去细胞中,被皮肤自动融合入细胞间质里,甘油三酯融入皮脂。 我个人比较推崇CeraVe Moisturizing Lotion、Dermaviduals DMS-base cream High Classic Skin care for dehydrated and sensitive skin、PHYSIOGEL Cream,这类产品都是由水、多元醇、甘油三酯、神经酰胺、植物鞘氨醇、透明质酸、胆固醇构成了皮脂膜模拟部分,最大的好处是具有确切的亲肤性,对于干性皮肤来说会非常有帮助,是真正的适合使用在其它精华或面霜前的Base Conditioner,这类产品所包含的亲水性与亲脂性组合,可以真正的被角质细胞吸收,让干皮可以变成吸水海棉,而非矿物油与合成酯那种滋润并不真正被皮肤吸收,乳液类配方比使用化妆水更加滋润。我一直很关注如何搭配才能更好的促进皮肤渗透与活性成分吸收利用的问题,它不仅取决于被吸收物质的状态和基质,还取决于皮肤的状态,通过角质层吸收的东西最大部分通过细胞膜转运进入表皮层甚至真皮层,水油间质充盈的细胞环境和软化的角质层会更好的加速活性成分的渗透。不仅如此,亲肤性好的基底乳液可以帮助皮肤建立更好的屏障功能,减少薄皮因环境变化或化学刺激产生的敏感,Baumman医生曾经建议耐受性不好的皮肤在使用如Retinol或Retin Acid建立耐受生期间使用保湿产品打底,我就非常建议选择这些,另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是 Dr Ci:labo Aqua-Collagen-Gel Super Sensitive,同样适合使用在其它精华面霜之间,用来改善皮肤的屏障能力。 油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 油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清洁后的调理要注意平衡水油,才能同时改善皮肤耐受性,并且帮助改善油腻与暗疮,但是这两方面很矛盾,一方面清脂的东西如水杨酸、抑制皮脂分泌的东西如VA酸同时都具有加速角质细胞脱落的功效,如果十分弱脆的油薄皮我不建议使用,我个人更看好两个成分,一个是Dipotassium Glycyrrhizinate甘草酸二钾,另一个是六肽-11锌,甘草酸二钾具有抗炎与调节皮脂的功效,非常温和,是药用级别的舒缓抗炎成分,它不会过度加速角质细胞的剥落,六肽-11锌是一种借助锌离子调节皮脂的成分,温和性很好,可是目前好配方的产品并不多,只有Avon的产品中使用,可是Avon的大部分产品配方并不温和,外用葡萄糖酸锌也有类似功效,问题同样是没有成型的产品可推荐。 含有绿茶多酚、葡萄多酚等温和抗氧化成分的产品也有助于改善皮肤的炎症状态。油薄皮不要使用太多脂相性细胞间质与模拟皮脂的产品,因为油性皮肤会自己分泌这些,在洁面后使用一些富含温和多元醇、氨基酸、海藻糖、泛醇、甘草酸二钾的结构上亲水性的东西效果更好,透明质酸与聚麸氨酸的产品也不错,但是要注意整体配方的选择,清爽一些,亲水性成分多一些,亲脂性成分适当少一些,使用时用量适当加大一些,直到皮肤润透饱满,至于洁面后是不是一定要用化妆水,我认为也不一定,油薄皮要以抗炎补水为诉求,产品类型倒并不一定固化非得是水。Dr Ci:labo Super Moisture Aqua-Collagen-Gel、Dr.Ci:labo Aqua-In-Derm DN-Essence、Arouge Moisture Mist Lotion、DHC Weak Skin Milk、MUJI敏感肌清爽型乳液等是我认为比较适合油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的产品,泊美植物纯净界沁纯清爽化妆水与清爽乳液在油性角质层薄弱方面考虑的很周到,不足之处就是含有微量香料,日系的产品中香料处理的比较好,尚没有收到这套产品过敏的报告,有意思的是泊美植物系列整体上赞的还挺多,还多是角质层薄弱或耐受性不好的。这类产品同样适用于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用来打底,帮助对某些活性成分建议耐受性,比如Retinol或Retinal,也适合用在含有水杨酸或过氧化苯甲酰等暗疮药膏前面,减轻刺激减少不适。 角质层养护(12)试着增厚 我花了两年多左右的时间和很多角质层薄弱的皮肤交流,发现大家对自己皮肤问题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所以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摆在面前——能不能让皮肤变厚实一点?在一片去除老废角质声中这样的想法显然有点不合时宜,但是对于薄弱的角质层来说这是必须的。调理到位了,皮肤才有底气说增厚,这时候皮肤有一定的自我保湿力,充盈的细胞间质,如果能坚持这样调理一段时间,角质层就会自己增厚了,屏障能力与天然保湿力都会加强。如果想再进一步解决薄弱问题,方法并不困难,一方面加速基底膜的细胞向上分裂,更快的到达角质层,另一方面加强细胞间脂质体的充盈,这个做到合理调理与保湿就可以,再一方面强化细胞与细胞间Desmosome桥粒结构的粘附性,也叫细胞间连接,每个角质形成细胞有50-100个桥粒与相临的细胞连接在一起,胰蛋白酶、胶原酶及透明质酸酶会破坏桥粒,促使桥粒断裂,导致细胞角化后松散脱落。 干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 要加速细胞从基底层向角质层分化的速度,这当中最适用的最确切的成分就是EGF表皮生长因子,它能加速基底细胞的生成,并快速向角质层分化,国内有很多EGF冻干粉可以一试,但是切记不要连续调整,把皮肤调理到一个合适的状态后可以停止一下,注意保护比什么都重要,EGF的缺点是大分子,透皮有难度,不过从目前使用的评价来看效果还是有的。 另两个可以替换的选择就是PHA乳糖酸与Retinol维他命A醇,前者适用于偏敏感的干皮,后者适用适用Retinol的干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PHA不仅是优良的吸水保湿剂与抗氧化剂,同时它能温和的调理表皮层的细胞分化,Retinol与维他命A酸的功效是不完全一样的,只有一个功能它和VA酸有一比,那是加速角质细胞分化,这个功效非常确切,而且Retinol的产品繁多,低浓度的适合长期使用,持续调整,直到把角质层变稳定增厚。 干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角质细胞间的桥粒结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容易角化掉,对于干性皮肤来说EL的ANR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ANR的核心是Bifida酵素提取物,我在参考它的相关资料时发现EL曾经说过Bifida酵素提取物中的糖蛋白能促进皮肤的自然修护,很多人会说使用ANR之后皮肤变“稳定”了,Bifida酵素所含糖蛋白具体的作用尚不明确,但是这让我想起来细胞间跨膜连接的桥粒芯糖蛋白Desmoglein,它连着桥粒芯胶粘蛋白Desmocollin(由钙粘蛋白参与的),浅表角质细胞间桥粒是角化掉的,桥粒负责粘接角质成形细胞与细胞之间,我认为使用ANR带来的稳定[可能]与角质层下半部分成形细胞之间的桥粒粘接被影响有关,或是调整角质成形细胞向角质层的移动,更紧密的细胞排列是会减少薄弱与敏感的,关于这点我并没有得到更[确切的证实],还需要再花几年的时间去观察,另一个可选的是雅漾,直接在保湿产品中添加了粘蛋白(蛋白聚糖类)来增强细胞间的粘附力并且拿出了临床数据,借助保湿增强细胞的粘附力是可行的,原理和CeraVe、DMS等相同。 增厚粘接加速中 RéVive Intensité Crème Lustre EGF冻干粉 NeoStrata PHA 10 Serum 曼诗贝丹GG hEGF Absolute Effect 粉嫩活颜精华 Alpha Hydrox Retinol ResQ 雅漾活泉恒润保湿霜 油性角质层薄弱型皮肤 油薄皮不推荐使用EGF,Retinol与Retinal更过合适,为什么不是EGF?因为EGF在增厚角质的同时可能增加长痘的几率,这个我不能确保100%适合油薄皮,其次EGF是巨大的分子,透皮效果并不理想,对于干性皮肤来说可以接受缓慢的改善不担心长痘等问题,乳糖酸与葡萄糖酸更适合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这两个活性成分是NeoStrata家的专利,但是NeoStrata家的配方估计是1000%不讨好油皮,质地多是又糊又闷,实在拿不出什么质地讨好油皮的产品,如新180°再生精华露可以列入备选,这是一个啫喱质地的产品。 Retinol与Retinal不仅有增厚角质层的功效,而且还可以减少出油长痘的几率,但是一定会有一个角质被加速代谢的过程,我想油薄皮也先把基础打实了再来做增厚这一步。因而我在上一篇讲了很多关于调理的观点,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使用Retinol或Retinal之前不妨打个底,Retinol与Retinal不必要每天使用,每周使用两三天停一两天,让皮肤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增厚过程。还有一个适用于油薄皮的活性成分就是Pro-Xylane,它有一个非常确切的功效就是加速细胞从基底层向角质层分化,受限于L'oreal大部分产品添加的浓度不确切,是否能达到很好的促分化效果不得而知,[实验性]使用或配合使用是可以一试的。 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也加强细胞间连接的问题,如果能使用ANR的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我想不妨尝试着用ANR来“稳定”,如果使用ANR长痘,那么兰蔻的小黑瓶[可能]是一个适用的选择,它也添加了浓度比较可观的Bifida酵素提取物,整体配方还很简约,缺点是含有酒精。说到此我觉得很多厂商忽视了油性角质层薄弱的皮肤,总以为角质脆弱是干性皮肤的事,SIGH~~~ 增厚粘接加速中 40 Carrots Vitamin C+A Serum Alpha Hydrox Retinol ResQ 雅漾柔白活肤乳 如新180°再生精华露 欧莱雅创世新肌源浓缩精华露/创世新肌源毛孔细嫩乳 雅漾活泉恒润保湿乳 我对角质层养护的根本建议就是这些,归纳起来是:温和清洁、合理清理老废角质、有针对性调理促进吸收、有针对性增厚。角质层增厚是建议薄弱皮肤才做的,对于正常皮肤不需要刻意去增厚,不会因增厚而改善皮肤的外观和屏障能力,说白了增厚有一定拨苗助长的意味在其中,选择帮助增厚的产品尽量是配方简约功效单一,不要过度追求十全大补,什么紧实美白都想要一点,那样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一旦使用这些活性成分去调节角质细胞增厚也不建议长时间停止,目前我不能保证停止后角质层是继续维持稳定厚度还是再打回原形,后者的可能性很大,这种调节一般需要1-3个月才能稳定下来,3个月后效果也就是最大化了,再继续下去只能维持,无论什么专家与皮肤科医生都做不到让薄弱完全改变,保养品更做不到,强身健体是从根本上改善这种薄弱最好的手段,它不仅强健身体的机能,还能强健意志,我知道很多人并不真的是敏感皮薄,而是心理娇弱恐吓自己,从心理上坚强起来,皮肤会跟着坚强起来,佛说“相由心生”,强壮皮肤的根本在每个人的内心与意志里,并不真的在保养品的瓶子里。
上一篇: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剃须方法?
下一篇:营养师资格证没毕业能考吗
延伸阅读:
- 培训助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图]
- 淘宝客服如何处理售后退货问题?新手必看[图]
- 综合柜员岗位职责[图]
- ryt200瑜伽证书怎么考[图]
- 毛豆的营养价值毛豆的效果和作用[图]
- 牛肉的营养价值[图]
- 不同年龄儿童有不同的膳食结构[图]
- 准妈妈9个月妊娠中吃什么呢?[图]
- 要不要吃爱情的“回头草”[图]
- 老花眼问题小问答[图]